网站旧版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管理机构
  • 学术顾问
  • 学科带头人
  • 研究方向
  • 研究人员
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二):岩土体多场多相耦合理论与环境灾变效应
发布时间:2020-08-07   阅读量:2504
  叶为民:男,1963年生,博士、讲座教授、博导,上海市地质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同济大学大科学工程办公室主任。围绕高放射性废弃物深地质处置及干旱半干旱地区路基工程等领域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饱和-非饱和土体基本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含: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重点基金项目1项、重大仪器专项1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863课题1项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委员,Commission for waste disposal under IAEG (C36) 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环境土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非饱和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编委(2016-),《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AJGS)》副主编等。
     
   黄雨:男,1973年4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控领域的基础研究,在软弱场地动力计算理论与灾变控制、地震液化土体大变形流动破坏机理与抗液化加固、地震触发边坡失稳流滑破坏机理及灾害评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兼任《Engineering Geology》等4本国际期刊编委,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C34执委、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期刊60余篇,EI 4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学位论文)、上海市育才奖等教学奖励。
     
  冯世进:男,1978年生,博士、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工程、土的动力特性与地基振动、软土地基与深基础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973青年科学家项目、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已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和待刊70余篇、EI收录80余篇,主(参)编著作4部、国家和行业规程2部,已授权国家专利1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4项、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金奖。现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学科评审组会评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环境土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国际期刊《Georisk》和国内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和《土木建筑与环境学报》编委。
     
  石振明:男,1968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博导。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质工程专业教授。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8项。承担及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编及参编规范3本,教材5本。曾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省部级奖励。石振明教授长期从事地质灾害与防治的研究。尤其在边坡和堰塞坝地质灾害方面,从2008年汶川地震参加唐家山堰塞坝抢险工作开始,先后主持了与堰塞坝有关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形成了从堰塞坝的形成机理、振动稳定性,渗透稳定性、溃决机理、水土物质运移到动态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堰塞坝地质灾害研究体系,首次提出了堰塞坝全寿命过程对全流域影响时空演化的概念,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陈建峰:1972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学者,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城市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理事、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加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委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加筋土结构及边坡支护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项目及横向研究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土工合成材料规范或指南3部,编(著)教材2部。
     
  陈永贵:男,1976年生,博士后、教授、博导,现任城市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浦江学者。主要从事环境土工及非饱和土力学研究,针对核废料处置库、垃圾填埋场、矿山尾矿库等重要设施中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屏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研究了粘土类屏障材料的阻滞规律、吸附特性、及化学屏障性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作为主要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多项,已在《Geotechnique》、《Applied Clay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gineering Geolog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废物处置专业委员会(IAEG-C36)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环境土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质学会理事。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4993

电子邮箱:Geolab@Tongji.Edu.Cn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