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旧版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管理机构
  • 学术顾问
  • 学科带头人
  • 研究方向
  • 研究人员
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三):地下空间与工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
发布时间:2018-10-09   阅读量:2834
  

丁文其:男,1969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金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建筑结构与工程非线性力学性态、施工扰动机理、施工动态数值分析与反馈控制理论研究。至今已开发软件1套,获得或申请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负责或参加完成百余项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港珠澳沉管隧道、上海长江隧道、上海深隧、广蓄电站和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云南元磨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深竖井等重大工程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技进步奖与荣誉三十余项。中国公路学会公路隧道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分会常务理事、锚固与注浆分会副主任;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黄宏伟:男,1966年9月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同济大学学位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安全风险评价、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与检测等方面研究。负责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14项和上海地铁、港珠澳、渤海湾、胶州湾、长江隧桥等重大工程科研项目17项。获国际杰出服务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项,主编国家规范和指南各1项,国际特邀学术报告7次。2007年创建国际岩土安全与风险系列研讨会(至今已开展六届),2009年创建工程风险国家二级学术分会,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93篇。

     
  谢雄耀:男,1972年12月生,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创造学会土木与环境专委会主任。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无损检测、风险与防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隧道性能劣化所具有的随机性和隐蔽性特点,及由此产生的隧道检测和安全预警目标选择和决策等难题,开发隧道结构隐蔽面测试技术,攻克了隧道安全可靠的移动快速无损检测诊断、隧道运营分布式监测系统及预警平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保证城市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的关键技术及装备。迄今已在《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及地方课题3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2项。发表论文8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35项。2013年入选同济大学攀登人才计划;2013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土木水利与建筑领域)。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
     
  张冬梅:女,1975年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工程风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会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TC304委员会通讯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编委。主要从事隧道施工与环境相互影响、运营隧道结构安全。、运营隧道新型监测方法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作为重要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2010年,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2017年,2007年,2010年),获得上海市咨询成果三等奖一项(2011年),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次(2012年,2016年)。
     
  朱合华,男,1962年10月生,安徽巢湖人,重庆大学学士、硕士,同济大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卞学鐄国际学术贡献奖(THH PIAN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现任教育部土木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学科方向负责人,兼国际岩土联合会(FedIGS)岩土数据标准专业委员会(JTC2) 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级)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二级)副理事长等。创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和国际学术期刊Underground Space,兼任多个国内外期刊主编/副主编、执行主编和编委等,创立中国智慧基础设施联盟(iS3)暨全球研究中心,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土木工程学科《土木信息工程》分卷的主编。
     
  彭芳乐,男,1965年9月生,同济大学学士、硕士,东京大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副主席等。长期从事地下空间规划与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余篇(次)。迄今为止主持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首席专家或顾问指导多个城市的地下空间专项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如上海虹桥商务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曾获日本土木学会构造工学最佳论文奖1项、日本土木学会最高论文奖提名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城乡规划类一、二等奖数项等。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4993

电子邮箱:Geolab@Tongji.Edu.Cn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